pragmatic-java-engineer
  • 引言
  • 第一章 后端技术导言
    • 1.1 后端基础设施
    • 1.2 Java后端技术概览
    • 1.3 如何学习后端技术
  • 第二章 Java项目工程化
    • 2.1 项目构建
    • 2.2 代码版本控制
    • 2.3 代码质量保证
  • 第三章 开发框架
    • 3.1 依赖注入
    • 3.2 对象关系映射
    • 3.3 日志
    • 3.4 Web MVC
    • 3.5 总结
  • 第四章 Spring
    • 4.1 Spring核心组件
    • 4.2 Spring数据操作框架
    • 4.3 使用Spring Boot快速开发
    • 4.4 Spring常用组件
    • 4.5 总结
  • 第五章 数据存储
    • 5.1 关系型数据库-MySQL
    • 5.2 非关系型数据库
    • 5.3 缓存
    • 5.4 搜索引擎-Elasticsearch
    • 5.5 总结
  • 第六章 数据通信
    • 6.1 RESTful架构风格
    • 6.2 远程过程调用-RPC
    • 6.3 消息中间件
    • 6.4 总结
  • 第七章 Java编程进阶
    • 7.1 Java内存管理
    • 7.2 Java网络编程
    • 7.3 Java并发编程
    • 7.4 Java开发利器
    • 7.5 Java新版本特性
    • 7.6 总结
  • 第八章 性能调优
    • 8.1 调优准备
    • 8.2 性能分析
    • 8.3 性能调优
    • 8.4 总结
  • 第九章 安全技术
    • 9.1 Java加密
    • 9.2 安全HTTP - HTTPS
    • 9.3 Web安全
  • 附录A: 代码构建常用命令
  • 附录B: Git常用命令
  • 附录C: MySQL常用命令
  • 附录D: MongoDB常用命令
  • 附录E: Java调优常用命令
  • 附录F: 如何应对在线故障
  • 附录G: 架构简明指南
Powered by GitBook
On this page

第三章 开发框架

Previous2.3 代码质量保证Next3.1 依赖注入

Last updated 1 year ago

说到Java开发,开发框架是逃不开的的一个话题。也是得益于Java生态圈中各种框架的层出不穷,Java的生命力才如此旺盛。在无数次被声称“Java将亡”后依然活跃在开发领域,各种Java框架都功不可没。

在Java刚开始出现的时候,写一个简单的Class,配上main方法就能完成一个可运行的程序。然而随着应用规模的越来越大以及参与人数的增多,以往一个类能够完成的功能,现在需要有许多类来完成。这时候如果没有一个开发规范或者说是约定,那么随着功能的增多,也就越来越难以维护。此外,由于开发人员水平的层次不齐,需要一些公共组件来保证一定程度的代码质量。开发框架就是一种基于约定、屏蔽了底层细节、规范了开发流程的技术。

在一个可用的Java Web应用中,一般由以下几种框架构成:

  • IOC框架:依赖注入/控制反转,即将依赖从代码层面转移到了容器配置层面。在Java中是使用的最为普遍的框架。

  • ORM框架:对象关系映射,即将数据库的表映射到Java中的对象的一种数据库操作框架。

  • LOG框架:日志框架。即记录应用运行、异常日志的框架。

  • Web框架:一般指的是model-view-controller的分层Web开发框架,将业务代码做了逻辑分层,各司其职,能够做到灵活的配置和扩展。

其层次结构如下图所示:

如图,除了上述的四种框架,还有安全框架、AOP、缓存操作框架也是关键的开发框架。

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,虽然使用开发框架有很多好处,但任何事情都不会是绝对的优劣,都是一种权衡利弊后做出的取舍。就MVC框架来说,当提供的业务接口需要特别高的并发的时候,可以考虑不使用框架,直接使用Servlet处理请求并直接输出流数据(不走视图解析引擎和JSON等序列化)。毕竟请求经过框架的一层层调用性能肯定会受到影响。其他的诸如ORM框架也类似。